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
当前位置:
迎来两周年 | 《银龄•万花筒》总第十二期出刊
来源: | 作者:爱建特种基金会 | 发布时间: 2025-07-09 | 9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会刊《银龄·万花筒》自2023年8月创刊,即将迎来两周年的重要节点。两载耕耘,这份刊物收获了多方关注与广泛好评,更凝聚了一大批稳定的读者群体。值此承前启后之际,让我们一同回溯这两年探索前行中读者朋友给予的大力支持与精彩点评。

 2023年8月,《银龄·万花筒》创刊引热议(点击阅读全文。收到赠阅杂志的上海中福会养老院、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上海老年服务行业协会、上海人寿堂养老服务集团等单位和上海警备区原副政委张维平少将、上海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周鹤龄、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老书记吴明、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海峰、上海农商银行原董事长李秀仑、上海公安退休干部江冰等老领导老同志,纷纷给《银龄·万花筒》杂志编辑部发来信息,表达对本杂志的喜爱之情和对编辑人员的感谢之意。他们评价:《银龄·万花筒》杂志顺应了老龄化社会和银发人的需求,八大栏目很好,读起来甚有兴味。一看就知道你们有办刊物经验,定能越办越好。谢谢爱建特种基金会不忘老同志老朋友。

 2023年12月,历史学家、上海文史馆研究馆员熊月之先生在《银龄·万花筒》第3期上发表《〈银龄·万花筒〉值得品读》(点击阅读全文)一文。他评价,《银龄·万花筒》杂志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让人爱不释手,是一份值得老年同志品读回味的好杂志。他强调《银龄·万花筒》杂志在三个关系上处理得非常好:一是“大我”与“小我”的关系;二是“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三是“严肃”与“活泼”关系。他总结这本杂志是具有中国特色、上海风格、爱建气派,能够反映我们新时代老年人精神气象的一本非常优秀的杂志。

2024年5月17日,由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举办的《银龄·万花筒》专家座谈会(点击阅读全文)在上海的湖南别墅举行。基金会领导与专家等30余人参加会议,座谈会上,上海市委统战部原副部长、上海市工商联原党组书记季晓东,今日出版社社长沈惠民,新华社原高级记者、上海证券报原总编辑陆国元,《上海滩》杂志编辑部主任吕鲜林,上海文史馆原副馆长沈飞德,老同志郑俊镗、施蔷生、蒋立明等专家围绕已出版的5期《银龄·万花筒》,谈印象、说感想、谈体会、提建议。他们评价《银龄·万花筒》具有思想性、史料性和可读性,给人留下了善作善成、追求品位、显示特色的深刻印象,并肯定《银龄·万花筒》正是当前的文化之所需,老年之所需,时代之所需与社会之所需。

●2025年3月13日,爱建特种基金会假座江宁路老上海茶馆举办《银龄·万花筒》杂志出刊十期编辑读者恳谈会(点击阅读全文)。会上,上海东方法治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施蔷生,今日出版社社长沈惠民,新华社原高级记者、上海证券报原总编辑陆国元,上海老年大学“银发宣讲团”副团长胡洪瑞,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纪委书记王建章,上海世博集团原副总裁、《科学大先生》作者高文伟,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原副所长戴桂麟,上海市旅游局原局长、上海市公共外交协会原副会长道书明,上海警备区原副政委张维平少将等专家、嘉宾围绕由爱建特种基金会创办的《银龄·万花筒》杂志,从读者、作者、编者角度深度畅谈交流。他们评价:当今新媒体、多媒体时代,纸媒衰落,《银龄·万花筒》十期出刊,足以证明这本杂志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养老杂志方面的空白。相信《银龄·万花筒》一定会保持品味风格,在各路专家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支持下,长期办下去。



《银龄·万花筒》总第12期目录


卷首语

上海如何实现老有所养


时势纵横

中国式现代化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国家越开放,会促使我们更加进步——对话任正非

从国家兴衰规律看世界百年变局

王战:上海要再做几件“人无我有”的大事情

王思政:加强“十五五”重大命题谋划


公益行业

托举未来——马云的公益坚持

公益组织向企业家和高净值人士募捐是一个价值交换过程

范永进理事长一行赴杭州调研学习浙江社会公益组织运作经验 

“儒商文化与现代工商文明研究”高端研讨会在济宁学院召开 

陆国元:百岁老人的“人生示范”——百岁传奇之夏求真


往事钩沉

钱学森与毛主席:殊途同归的集大成者

蒲松龄的“有意栽花”和“无心插柳”

《觉醒年代》前传:四代先驱如何撕开历史的裂缝

巴菲特:与众不同的投资大师

杨振宁先生的两次新书发布会

方济各:平民罗马教皇的传奇一生

范永进:亲历1979年和1982年两次高考

张克文:与周鹤龄部长30年相处的记忆片断

苏州西山三代炒茶人


理论动态

中国口述历史的现状、特点与前路

人类文化为何独一无二?

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三重意涵

人工智能会带来“人类末日”吗?


慈善实践

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福利国家制度

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民企前100强成立基金会情况如何?

从孤立到合力:美国慈善领域的公正转型 

2025“爱建善才”长三角公益慈善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杭州顺利开班


世界之窗

今天为什么需要读点世界史?

一个中国人对伦敦的五次观察

书写真实、多元的津巴布韦

哈梅内伊是一个怎样的人?

世界时事评析四则


老年养生

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钱理群的养老人生

一群老人在互联网上奋力抵抗“孤独”

IMF报告称老年人越来越聪明

白岩松:60到80是最好的年龄!

人生下半场,幸福的标配:三不动

身体健康的十项指标,看看你知道几个?


微信天地

人生怎么过 / 超越 / 和快乐的人一起,就是养颜 / 人生十鉴 / 看轻自己 / 人生路 / 深度 / 人生的烦恼来自于 / 不在意 / 如何品味人生 / 人生有得失/择善而行/人生之最 / 人生几十年 / 难得糊涂 / 生活告诉我们 / 知足者,富 / 知人者,智 / 知己者,明 / 看人 / 以小善为十德 / 顺心 / 随遇随安 / 珍惜 / 活好自己


相关链接>>>

创刊词 | 银龄喜看“万花筒”

第二期 | 《银龄·万花筒》创刊引热议

第三期 | 熊月之:《银龄·万花筒》值得品读

《银龄·万花筒》总第四期出刊

《银龄·万花筒》总第五期出刊

第六期 | 《银龄·万花筒》座谈会上的专家心声

《银龄·万花筒》总第七期出刊

《银龄·万花筒》总第八期关注“银龄行动”

《银龄·万花筒》总第九期出刊

《银龄·万花筒》总第十期出刊

《银龄·万花筒》总第十一期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