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在成立40周年之际,编纂、出版了一本公益项目专集《阳光下的温暖》。该书由爱建特种基金会老年问题特聘研究员陆国元著,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理事长、上海市原副市长胡延照为本书作序《一曲为老公益事业的赞歌》。
《阳光下的温暖》一书
胡延照,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理事长。曾任上海市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序言
一曲为老公益事业的赞歌
值此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阳光下的温暖》一书和大家见面了!
1984年12月,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正式成立。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呵护下,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风雨兼程,砥砺前行,至今走过了整整四十个年头!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形势下的为老公益,市老年基金会结合建会四十周年活动,专门编纂了《阳光下的温暖》一书。《阳光下的温暖》汇集了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及其所属16个区、9个行业工作站的50个品牌公益项目;生动展现了四十年为老公益的发展历程、四十年助老服务的点滴成果和四十年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
走进《阳光下的温暖》,我们可以看到党和政府对老年群体特别是困难老人的热情关怀和全力帮扶。从舆论氛围引导到政策法规保障,从业务知识培训到助老服务指导,从公益项目认领到先进标杆示范,各级党政组织坚持党建引领、及时把关定向,主动提供服务,推动了为老公益健康、持续发展。
走进《阳光下的温暖》,我们可以见到为老公益贴近老人需求,聚焦急难愁盼取得的成绩和效果。近年来,通过探索和总结,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帮困为老、健康养老、文化乐老、金融惠老、科技助老和法律护老六个方面重点工作,使为老公益更接地气、更为精准、更重实效。
走进《阳光下的温暖》,我们可以读到广大同仁大力推进为老公益、助老服务展现的情怀和担当;可以读到社会各界真情敬老、热心服务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可以读到数以万计的为老服务志愿者心系老人、倾情为老作出的努力和成绩;可以读到广大爱心单位、合作伙伴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资助为老公益体现的作为和贡献。
回顾四十年为老公益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大力弘扬“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的公益理念,必须认真贯彻“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的办会方针,必须积极落实“创新公益,拓展行业,重心下移,规范运作”的工作要求。这是我们四十年为老公益实践的基本共识,也是全面推进新时代为老公益的重要遵循。
四十年不懈努力,四十年携手共进。来自广大同仁以及爱心单位、社会组织和为老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和慷慨善举成就了上海的为老公益事业,是上海为老公益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对此,谨向长期坚守在为老公益第一线的广大同仁、向热心支持为老公益的爱心单位、合作伙伴和广大为老志愿者表示诚挚的敬意,同时,深表感谢之情、感恩之心和感怀之意!
当前,老龄事业方兴未艾,为老公益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努力提升自身能级,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坚持一棒接一棒、始终如一地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干劲、更实的作风,推动为老公益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陆国元,爱建特种基金会老年问题特聘研究员,原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上海证券报社前任总编辑。
后记
140个日日夜夜
当我码完《阳光下的温暖》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被我所写的那些特殊困难老人感动了。在书中,我至少写了几百位孤寡、独居、纯老和特殊困难老人。他们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在常人难以想象的状况下依然勇敢地生活着,依然坚韧地生活着,依然乐观地生活着。他们对待困难的态度,显示了他们仍是生活的强者;他们的勇气和刚毅,甚至改变了我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我被我所写的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和各区代表处的工作者们感动了。他们忠于自己的职守,待老人如亲人,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的办会方针指引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爱老、敬老、助老、护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同志也是退休老人;但他们退而不休,任劳任怨、尽己所能地去帮助那些特殊困难老人,哪怕是只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一点点改善。
我被我所写的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感动了。他们在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各区代表处、行业工作站和街道(乡镇)、居委会(村委会)的组织下,栉风沐雨,酷暑寒冬,一年四季奔走在巷头村尾,把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温暖,送到高龄独居孤寡老人手中,送到失智失能、长年卧床不起的老人家中,送到为共和国成立和发展作出过的重大贡献的老人心中。今天,这些为老服务、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我也被我自己感动了。应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所约,我从今年3月11日开始进入采访、写作,至7月30日,整整140天。采访的足迹遍及市会、16个区和1个行业工作站;每天清晨3点起床,一天写作9小时,总计写了27万字。我是共和国同龄人,即便在我任职新华社记者工作最繁忙的时候,我也从未有过这样的工作强度。
今年是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成立40周年,老年基金会领导约我编纂老年基金会公益品牌项目新书时,最初的想法的是由我帮助形成目录、写出样稿,市会和各区代表处借鉴并写出初稿,我再帮助修改。
会后,根据各区代表处的建议和要求,我开启了“特别”采写模式:上门采访,直接拟稿:一周一区,一区三篇,一篇5000字。因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7月底前完成50个品牌公益项目、25万字的采访写作计划。市会专门给我排了一份采访日程表,定时、定点、定联系人,我便“坚决”地依“表”行事,不拖一天,直至码完最后一个字。我要说的是,各代表处都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其中一些文字被我直接引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阳光下的温暖》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共同合作的结果。在此,谨向给予大力支持、热情帮助的单位、个人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在整个采访、写作的过程中,我始终沉浸在一种巨大的、温馨的感动之中。我们公益同仁能够帮老人之所需,我们爱心单位能够济老人之所困,我们社会组织能够解老人之所难,我们志愿者能够想老人之所盼,归根结底源于各级党和政府对老龄工作的重视和加强,源于各项养老服务政策的引领和落地,源于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的弘扬和传承。党对老年人的关爱犹如缕缕阳光洒向困难老人,温暖困难老人,鼓舞困难老人!通过这次采访、撰稿,我深切感受到:今天的老年人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因为他们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因为他们还有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和大批志愿者的关爱。
感谢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给我提供了这样一次采访和写作的机会。感谢市会、各区代表处和行业工作站在我采访、写作过程中所给予的全力支持。感谢所有在此书形成过程中给了我帮助的同事们、朋友们。
谨以此书献给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成立40周年!
《阳光下的温暖》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