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者:范永进(爱建特种基金会理事长)
访谈人:陆国元(原新华社高级记者)
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有着“特种”情缘。爱建特种基金会成立于1992年,第2年的第一笔捐款就是资助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筹建老年痴呆医院。自1993年至今,我们持续资助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的为老公益事业,时间长达31年,总计捐款1214万元。2022年8月11日,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理事长、上海市原副市长胡延照专程到访,祝贺爱建特种基金会成立30周年。2023年12月6日,我和我的同事一起拜访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共商银发公益事业,并提前祝贺老年基金会成立40周年。
1979年9月22日,以刘靖基、唐君远等为代表的海内外工商人士1000多人,以“爱国建设”为宗旨,共同集资认款5700余万元,创建了中国改革开放后首家民营企业——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简称“爱建公司”,今上海爱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股份制改革春潮涌动,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及黄菊、庄晓天等市领导亲自关心指导下,爱建公司进行股份制改制,在改制上市过程中,爱建老一辈将公司历年积累的资金捐赠出来,创立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简称“爱建特种基金”,2005年4月更名为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冠名“特种”是全国首创,也是目前为止上海乃至全国唯一一家名叫“特种”的基金会。爱建特种基金会作为改制上市后的爱建股份公司发起人股东和控股股东,以股权投资收益作为资金来源,也走出了一条非公募公益基金成立和成长的新路子。
1992年9月,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在股份制改制过程中,为使“爱国建设”的宗旨能够长期传承下去,将部分多年积余创立了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
说起来,爱建特种基金会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还真有着“特种”情缘。爱建特种基金会成立于1992年,一大功能就是恪守社会责任,尽力回报社会,积极资助公益事业特别是上海的老龄事业。成立后的第二年,1993年基金会捐助的第一笔捐款,就是捐给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用于筹建老年痴呆医院。自此之后,我们持续资助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时间长达31年,总计捐款1214万元。两家基金会之间的互访更是不断。
2021年9月7日,理事长范永进(右二)、监事长卢卫民(左二)一行拜访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与该会理事长、上海市原副市长胡延照(中)进行座谈交流
2022年8月11日,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会长、上海市原副市长胡延照(中)到访祝贺爱建特种基金会成立30周年。范永进理事长(右二)、郭大成副理事长(左二)参加接待
2022年8月11日,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理事长、上海市原副市长胡延照专程到访,祝贺爱建特种基金会成立30周年。2023年12月6日,我和我的同事一起拜访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共商银发公益事业,并提前祝贺老年基金会成立40周年。
1
为老公益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爱建特种基金会设计有两大功能:一个是支持爱建公司的发展,另一个是做公益慈善事业,包括照顾好我们爱建公司老一辈的工商界人士。老一辈工商业者满腔热情投资爱建公司和支持爱建特种基金会,我们基金会有责任照顾好他们。这也体现了党的统战政策,你对国家做了好事,国家不会忘记你。
爱建特种基金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发扬“爱国建设”的优良传统,有效发挥慈善功能,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我们的社会公益主要有三大项目方向:养老帮老、助学奖学、扶困济困,其中养老帮老是传统的主打项目。32年来,总计投入公益项目数百个,捐助资金逾1亿元人民币,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身独特的力量。爱建特种基金会对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的资助,正源于为老公益是我们两家基金会的共同责任。
我手头有一张统计表,这里记载着我们资助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所有款项的使用用途。让我们欣慰的是,爱建特种基金会捐给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的每一笔捐款,都落到了为老公益的实处,都发挥了刀刃的作用。这些资金帮助老年基金会设立“为老帮困专项基金”、“困难老年人基金”,为生活在困境中的特困老人解决燃眉之急;用于残疾老人开展阳光助行公益活动和康复活疗,给这个特殊群体的老人送去了温暖的阳光;资助以提升敬老院在疫情后“保健康、防重症”的抗疫防护能力建设项目,消除新冠疫情带来的后遗症;更多的资金用于低保老人、特困老人发放春节等节日慰问金,让这些老人能够过一个祥和的节日。30多年来,爱建特种基金会总计捐出1亿多元捐款,其是有近八分之一的款项捐给了上海市老年基金会,这应该算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了。非常感谢老年基金会的同仁们,用极大的热忱和负责的精神,把这些捐款都用到了上海老年人最需要的地方。
我还要感谢胡延照理事长在我们编纂纪念《爱建特种基金会三十周年巡礼图文集》时,给我们留下寄语,寄语中特别提到两家基金会之间的合作:
“爱建特种基金会是由老一辈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刘靖基先生和一批原工商业者为改革开放、振兴上海经济做出巨大努力的大背景下成立的,有着光荣的传统,对上海的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体现了原工商业者的大爱之心。
杨堤老领导为爱建特种基金会成立20周年题词
当年还是上海市委副书记的杨堤担任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会长时,就开始与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爱建特种基金会第二届理事长郭秀珍合作,开启了两个基金会长期来的良好而又十分特殊的关系。爱建特种基金会每年捐出一部分资金给老年基金会,老年基金会就用这部分钱帮助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我们老年基金会其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就是建立老人食堂,为社区困难老人提供餐饮。我们用爱建特种基金会捐赠的钱购买了部分送餐车,下发到各个社区,帮助老年人解决用餐困难。当然还有其他项目,如为1000多名农村有困难的老人治疗白内障项目等。爱建特种基金会30多年来给老年基金会所捐赠的资金,对于解决老年人特殊困难,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2年9月,爱建特种基金在成立十周年之际,郭秀珍理事长(前排中)、杨延修副理事长(前排左三)邀请上海市委、市政府老领导胡立教(前排左五)、杨堤(前排左六,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理事长)、叶公琦(前排左二)、庄晓天(前排左一)、沙麟(前排左七)在锦江饭店欢聚。后排左起:杨铨谟、顾青、冯贵山、宗之琥、茅志琼、王仁中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上海迅猛发展,爱建特种基金会已经走过了30多年辉煌历程,祝它在上海的慈善事业,在上海的人文,在上海城市的全面建设中,作出更新、更大、更特殊的贡献,让“爱国建设”大旗高高飘扬!
2
上海 “大城养老”的实践样本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在成立40周年之际,编纂、出版了一本公益项目专集《阳光下的温暖》。我读过这本书,被书中所讲的故事深深吸引。书中一共汇集了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历年所开展的50个品牌公益项目,在我看来,这些项目都是上海这座超老龄化城市“大城养老”的实践样本。我很高兴,我们爱建特种基金会捐助的一些资金,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纪念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成立40周年《阳光下的温暖》一书,陆国元著
在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全体理事会成员心中,始终牵挂着一个特殊困难老人群体:上海远郊地区的特殊困难老人。在“重心下移、服务下移、资源下移”的口号下,老年基金会从2017年开始,持续实施了两轮“远郊帮扶计划”,联手远郊各区一起行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阳光,洒向那些“特困老人”。第二轮帮扶计划起止时间为2023年至2025年,以“最大限度排除远郊特殊困难老人急难愁盼”为目标,目前仍在进行之中。项目实施对象明确为:从80岁以上困难老人,失智、失能、失独老人,农村小乡干部,农村五保户等,扩展到抗美援朝老兵、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对越自卫反击战立功或伤残军人、其他伤残军人,特殊贡献老人,“支内、支边、支疆”返沪困难老人包括知青返沪困难老人,和其他需要帮困的政策边缘人员。我很佩服“项目实施对象”的设计者们,对需要帮扶的远郊特困老人群体,做出如此详尽的界定和划分。没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对远郊特困老人深切的关爱,做不到这样的界定和划分。对“项目帮扶方式”的设计同样如此,包括:元旦春节送温暖,为困难老人送新春大礼包,向失智、失能、失独困难老人发放生活护理品和慰问金;依托区代表处原有的品牌项目,开展助医、助餐、助行、助浴、助洁等帮扶活动;增加适老和康复辅助用品的资助力度,如制氧机、血氧仪、血压计、体温表、急救包以及尿不湿、助行器、助听器等;积极围绕远郊老年群体的需求,创设更接地气、更具特色的“帮困为老、健康养老、文化乐老、科技助老、金融惠老、法律护老”的公益项目,等等。怎么样?连体温表、急救包、尿不湿都考虑进去了,这算不算是算无遗策?今年是这轮“远郊帮扶计划”实施第一年,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累计使用资金332.21万元。爱建特种基金会2024年为帮扶计划捐助了50万元,明年我们还将继续捐助。
1993年12月28日,爱建特种基金向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捐款,用于筹建老年阿尔兹海默症医院;爱建特种基金自成立日起至今,已向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持续捐款30多年
1998年2月,爱建特种基金、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捐款资助上海市特困老人,为老年人安度晚年作出贡献,得到上海市老龄委员会、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新民晚报的感谢
上海于197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早于全国21年。2000年,上海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0%,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2015年,这一比例首次突破30%。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68.05万人,占比37.4%。预计2045年至2050年,上海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上海快速的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进程,与快速的城市发展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结构调整交织在一起,决定了这座特大型城市,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必须直面挑战,努力创新实践。我觉得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的这些品牌公益项目,就是一种创新实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愿意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在今后的岁月里,在“大城养老”的创新实践中,一起携手共进。
3
做养老,必须很纯粹
2023年12月6日,在拜访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时,孙萍副理事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国家基本养老清单和上海市各类养老专业数据,包括2022年各区老年人口构成、2023年各行业工作站老年人口年龄构成、2023年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览等等,还介绍了老年基金会2023年党建工作和各类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爱建特种基金会范永进一行拜访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左起:王丽卿、李忠诚、宋艳雯、陆国元、范永进、孙萍、卢卫民、周伟、包鑫龙、钱美君
在随后的交流研讨中,孙萍副理事长的一番话,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她说:“做养老,必须很纯粹。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积极的、健康的养老观,竭尽所能,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我们脚踏实地地推进帮困为老、健康养老、文化乐老、科技助老、金融惠老、法律护老,像关爱自己一样的关爱老人。”她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介绍:金山区“心连心”助医服务项目,组织150名退休乡村医生为全区17000万老人提供血压血糖测量、B超筛查、口腔检查、药物服用指导等上门医疗服务;虹口区“为老助洁”公益项目,对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高龄独居和纯老家庭老人,委托服务单位一对一免费上门开展理发、扦脚、保洁等服务,服务老人达23.1万人次;市会秉承“爱老、敬老、慰老”宗旨组织各区代表处共同开展“新春大礼包”项目,已持续11年之久,通过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本市部分特困老人、对社会和企业有特殊贡献的老人、为助老公益作出贡献的志愿者送去新春大礼包,让老人们在元旦春节之际收获一份温馨和喜悦,感受社会的温暖和关爱,仅2023年就投入资金690万元,受益人数23000人。
2001年9月,爱建特种基金被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新民晚报社授予“上海市助养特困老人工作”先进单位奖牌
在我看来,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的为老公益工作,是上海为老公益事业的“开路先锋”和“领头羊”。我当场用8个“有”表达对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的具体感受:“有站位,有格局,有爱心,有情怀,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有成果。”我认为,当前上海为老公益事业“天时、地利、人和”兼具,是最好的发展时机。我们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要“见人见事见精神,有血有肉有成果”。我还提出与上海市老年基金会进一步合作的四个方面的意向:一是加强合作力度,支持老年基金会更多、更好地开展项目;二是联手开展培训工作,为为老公益事业多培养人才;三是共建一些项目,包括课题研究和具体的为老公益项目;四是共同凝聚社会力量,借力发力,重点是行业研究人员和有公益爱心的企业家。我所提出的这些实打实、可以立即着手做的事情,表达了爱建特种基金会愿与老年基金会共同努力,为上海的为老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愿望与诚意。
很有意思的是,爱建特种基金会养老问题特约研究员、原新华社高级记者陆国元也在我们去访的队伍中。正是这次拜访的契机,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约请他用140天的时间,撰写出了27万字的《阳光下的温暖》。2024年8月7日,孙萍副理事长一行专程来到爱建特种基金会,对爱建特种基金会长期以来对老年基金会工作、对老年公益事业的支持、相助表示感谢,同时还特别感谢爱建基金会领导推荐陆国元老师参与老年基金会成立40周年《阳光下的温暖》一书撰稿、编纂工作。这也算是一种 “特种”情缘了。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副理事长孙萍(左)专访爱建特种基金会,与范永进理事长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