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
当前位置:
要闻 | 《银龄·万花筒》座谈会上的专家心声
来源: | 作者:爱建特种基金会 | 发布时间: 2024-07-30 | 24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年5月17日,由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举办的《银龄·万花筒》座谈会在上海的湖南别墅举行。基金会领导与专家等30余人参加会议,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已出版的5期《银龄·万花筒》,谈印象、说感想、谈体会、提建议。

《银龄·万花筒》座谈会在上海的湖南别墅举行



季晓东

上海市委统战部原副部长、上海市工商联原党组书记季晓东对《银龄·万花筒》有三个印象:一是善作善成。顺应银发经济,尤其是针对它的文化需求,《银龄·万花筒》应运而生。关于老年的期刊是很有市场、很有发展、很有作为的。二是追求品位。《银龄·万花筒》主要反映老年知识分子的追求,比较突出时政性。三是显示特色。《银龄·万花筒》具有统战特色,爱建特点,基金会特征。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性、普及性、学术性。

沈惠民

今日出版社社长沈惠民说到,《银龄·万花筒》,一是刊名有意思。叫《银龄·万花筒》,万花筒是有点童趣,小孩才看万花筒,银龄是白发苍苍了,老年人充满活力,叫银龄·万花筒,又是老年人的生活像个万花筒,老年人能通过万花筒看到外面的世界。二是内容有看点。我很欣喜地看到杂志第五期里面有一篇讲中国中福会养老院,写了几条东西,我看都是把养生之道做在标题上了:第一,“微笑是直达心底最短的距离”,笑一笑。第二,“动养结合,颐养晚年”,动养要结合。第三,“治未病,让老年人健康地老去”。我觉得都是养生的道道,又通过三个例子来看,而且是原创的。三是编排有特色。范永进理事长的思路是杂志要比较简洁,编排它的特色是什么?是本色。四是办刊有合力。编辑人员拉了个群,经常有推荐文章往这群里面放,最后用的一部分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陆国元

新华社原高级记者、上海证券报原总编陆国元谈到,自己是《银龄·万花筒》的忠实读者。它有三个吸引我的地方。一是它的思想性,让你去了解很多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当中,你想知道而不知道一些事情。二是它的史料性,杂志选了很多的文章,都不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比如讲朱镕基与江泽民的一些事情,其史料性还是比较有特色的。三是它的可读性,选用的文章内容很生动,让你的阅读变成是一种很开心的事情。自己希望成为《银龄·万花筒》的忠实作者。上海是整个中国养老的样本,我会把其中鲜活的、真实的东西写出来,有些文章推荐给杂志用,为杂志未来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吕鲜林

《上海滩》杂志编辑部主任吕鲜林指出,《银龄·万花筒》在品牌文化上的“独具匠心”,别出心裁。《银龄·万花筒》将当代“银龄”有关政策与创刊于民国时期的《万花筒》杂志两个跨界文化概念巧妙地融为一体,堪称别出机杼。“银龄”一词来源于2003年的“银龄行动”。《银龄·万花筒》可谓生逢其时,它传承经典,观照现实,放眼世界,服务老龄,必将是一本具有深厚人文关怀与深远文化意义的老年之友期刊。《银龄·万花筒》在内容上的“为老所需”。《银龄·万花筒》从理论到实践、由政策到行动、从精神到物质,为老关怀无微不至。可见《银龄·万花筒》正是当前的文化之所需,老年之所需,时代之所需与社会之所需。

沈飞德

郑俊镗

施蔷生

蒋立明

上海文史馆原副馆长沈飞德、老同志郑俊镗、施蔷生、蒋立明等建议:《银龄·万花筒》要传播科学精神。在文章的选择上面,传播科学精神也作为我们选择的一个方向。要突出人文关怀。体现出以人为本与尊重人的价值。要体现生活气息。选用的文章要跟我们的生活、工作各个方面总是有关联性的。要有可读性和趣味性。《银龄·万花筒》最后一定要落脚到可读性、趣味性上。要坚持以文会友。通过《银龄·万花筒》跟社会各界的长寿老人加强联系,把他们好的东西通过杂志传播出去。要有银龄人之声。把上海银龄人在推动上海文化建设等方面有过贡献,留下历史痕迹的故事抢救出来。要满足银龄人的需求。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要共享社会资源。加强与新闻媒体与社会公益组织的联系,共同把《银龄·万花筒》办好。




《银龄·万花筒》总第6期目录





卷首语

陈吉宁谈公益慈善


时势纵横

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

当今世界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约瑟夫·奈:中美可合作的七个领域

刘世锦:解决好民营经济发展预期不稳、信心不足问题的9点建议

儒学儒商研究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重视四个结合


公益行业

修订基金会管理条例,可以优先解决一些关键问题

《人民日报》的“新闻扶贫计划”

老年大学“挤破头”怎么办?

银龄·万花筒》座谈会上的专家心声

 “爱建善才计划”第二期业务能手培训在沪举行


往事钩沉

爱因斯坦的伟大与寂寞

20世纪初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叶永烈:来到天下第一山——井冈山

范永进:我人生历程中对五次“三中全会”的感受

曾国藩读张良:人生最高境界,就一个字

张居正:生前封神,死后封杀

阎崇年:做任何事都要“慎始善终”

刘振元:阳光照耀着我前进的道路

郑嘉励: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中国茶的历史脉络


理论动态

生命起源的艰难探索

寿命延长将带来深刻社会变化

全球金融体系正发生划时代转变

百年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启示


慈善实践

中国企业慈善的优化路径

慈善金融发展的国际趋势

中福会把爱投注到生命“全过程”

爱建特种基金会领导走访调研上海市儿童基金会

刍议信托公司与慈善组织合作模式


世界之窗

“颓废四骑士”困扰西方文明

人工智能影响世界的六种方式

法兰西为何总是反对美利坚?

一战到二战期间,德国是怎么实现了军事经济崛起的?

重温稻盛和夫的42条人生智慧


老年养生

默克尔的退休生活“很忙碌”

马识途的字典里没有“投降”二字

陈章联:退休后北极之旅的难忘收获

过好老年生活的四点看法

从“怕”老到“享”老,点亮人生后半场

养老要养心

退休生活幸福的保障:四有


微信天地

“新幸福”的十个条件/正能量八件事/曾国藩的11个成功秘诀/舍与得/傅佩荣感言/有一种东西/老中医总结长寿秘密/人贵三品/人生就是一本书/六十断想/人生五件东西不能丢/每段路都是一种领悟/渐渐地升华/做人三碗面/哈佛调查报告/情商高的十个表现/真正的朋友/人生就七个字/人生最难的是什么




相关链接>>>

◆ 银龄喜看“万花筒”

◆《银龄·万花筒》创刊引热议

◆ 熊月之:《银龄·万花筒》值得品读

《银龄·万花筒》总第四期出刊

《银龄·万花筒》总第五期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