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
当前位置:
要闻 |《银龄·万花筒》总第四期出刊
来源: | 作者:爱建特种基金会 | 发布时间: 2024-03-21 | 573 次浏览 | 分享到:

让新银发老人过上品质生活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意见》强调,发展银发经济,满足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福祉。


发展银发经济,这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22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人;据国家卫健委测算,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而银发经济几乎是一个覆盖国民经济行业所有类别的产业体系,贯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以银发经济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可以让老年人过上品质生活,增进福祉。


当下这代老年人堪称“新银发老人”,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建设者,也是最大受益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喜欢互联网线上消费、喜欢旅游、喜欢文艺活动,在医养结合服务、旅居养老目的地服务、老年用品提升服务、文教娱乐服务等方面多有消费意愿,不满足于“为老服务”的基础保障,希望享受“银发经济”产业系统的全链条品质服务。


政策的完善为银发经济再拓空间。《意见》指出,“要切实履行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责,加强老年人基本民生保障,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同时也强调“要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共同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相信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的布局,银发经济领域龙头企业的“孵化”,都将成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根本保证。发展银发经济,就是要让新银发老人过上有品质的生活。

(赵红玲)



《银龄·万花筒》总第4期目录



卷首语

让新银发老人过上品质生活


时势纵横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台前幕后

2024年值得关注的十大趋势

《繁花》中,时代才是看不见的主角

用大思维来把握大时代


公益行业

中国公益要走什么样的路

《2023中国企业基金会观察报告》重磅发布

基金会如何构筑社会信任与社会凝聚力?

公募基金会从运作型向资助型转型任重道远


往事钩沉

周恩来参与解放战争的战略决策与战略决战

习仲勋与项南的深情厚谊

法学家江平先生:江流千古,法意难平

聊聊宋太祖赵匡胤的胸怀

黄湘平:讲好中国经济改革故事的厉以宁

《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斯诺的晚年

文物收藏家眼中的茶文化

记范永进与《岁月 人生 思考》杂志

“功德林”的那些国民党战犯


理论动态

亚当·斯密的理论遗产及其现实意义

如何看待剥削和私有制

郑永年:台湾大选后,如何推进国家统一?

胡乔木1989年谈中国为什么犯20年的“左”倾错误


慈善实践

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要求

陶斯亮:三十年慈善公益路的一些体会

新修改的慈善法有哪些重点和亮点内容

 “民营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召开

专家研讨弘扬儒学儒商精神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课题


世界之窗

戴高乐与那场“外交核爆炸”

小国如何在世界上脱颖而出

菲律宾为何成美国“新星盟友”

历史的痕迹


老年养生

哈佛大学研究:活过90岁的人有这29项共同特征

清华大学版老年《新三字经》

后半生最好的生活方式

杨绛和她的《走到人生边上》

安宁疗护的“上海模式”

养老人才短缺,日德澳这样应对

泰康之家迎来第10000位居民入住


微信天地

五十有五活 / 六十有六味 / 七十有七能 / 八十有八最 / 九十有九乐 / 一百有十点 / 把中间的字送给您 / 什么决定人生 / 幸福老人考级标准 / 何为芳华 / 美好从“每一次”开始 / 生活中的加法 / 常存感恩之心 / 活法的选择 / 视力与视野 / 人生是一部书 / 人生如储蓄 / 左宗棠留下的8 句话 / 这七句话句句精辟 / 星云大师说李开复 / 做人,要有人格底线 / 顺其自然就好 / 四字明了人生


相关链接>>>

◆ 银龄喜看“万花筒”

◆《银龄·万花筒》创刊引热议

◆ 熊月之:《银龄·万花筒》值得品读